首页 > 酒店新闻 > 行业动态

AG凯发k8国际|我的海大,92岁生日快乐!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9:56    次浏览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九十二个春夏秋冬,从八关山走到五子顶。岁月如歌,足音铿锵。三万多日斗转星移,从白昼到黑夜。今日的中国海洋大学,阳光静静洒满校园,流云静,云霞映,天空醉酡红。在如此动人的秋日,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海洋大学,92岁生日快乐! 私立青岛大学时期 ?俾斯麦兵营中国海洋大学前身为私立青岛大学,创建于1924年8月。当时,直系要员高恩洪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在士绅刘子山、孙广钦等倡议和支持下,高恩洪选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所建俾斯麦兵营(现鱼山校区北半部分)为校址,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这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 ?1924年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补行开学典礼,并定本日为私立青岛大学成立纪念日学校开宗名义:'以教授高深学术、培养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为宗旨。'所设各科学制均为四年,修业期满实验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限于条件,先设工、商两科,首届在15个省市招收学生各40人,其中就有罗荣桓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罗荣桓元帅于1924—1925年就读于私立青岛大学1925年5月,直奉战争再起,直系败北,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学校校务受到严重影响。校董会推举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奉系得势后,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的温树德强借空闲校舍供军方使用,又加经费短缺,致使教师、学生开始流失。 ?学生宿舍1925年只招收了铁路管理科学生20人,之后学校情势每况愈下,1926至1927年未再招生。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军阀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不得已于1928年5月停办,学生均按结业处理。国立青岛大学时期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何思源、杨振声、赵太侔、杜光埙等11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着手在济南筹建国立山东大学,但因'五三'惨案后日本拒不从济南撤兵,筹备工作无法进行。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议,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校址就选在原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致私立青岛大学有关接收校舍的函1930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著名作家杨振声为校长,正式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大设文、理两个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 ?学生在工厂实习杨振声校长效法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实行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打破门户之见,利用青岛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之优势,以自己的声望和学识,广聘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闻一多、梁实秋、宋春舫、杜光埙、黄敬思、汤藤汉、曾省(省之)、黄际遇、王恒守、宋君复等知名教授都应聘执教,国立青大声誉日隆,蜚声学界。 ?国立青岛大学职员录?闻一多先生1930-1932首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在青期间创作了散文《青岛》和诗歌《奇迹》。?梁实秋1930—1934年曾任文学院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开始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杨振声主张从严治校,一切校务皆应有章可循,实行严格的淘汰制,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对于学科发展,杨振声见解独到而富远见,主张文理渗透,并提出要渐次增设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与海洋有关的学科,为后来学校海洋、水产等特色学科独步国内、青岛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海洋科技与教育城起了重要作用。国立山东大学时期1932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大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命赵太侔为校长。 在此时期,师资阵容更为齐整,老舍、洪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任校,学生培养质量高。 ?童第周夫妇在实验室?1930年至1934年,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继任者是洪深。老舍当过文学院的中文系教授,《骆驼祥子》在这里诞生。游国恩、王统照等在此任教。?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就读于国立山东大学文学系。历史上臧克家数学考零分而被闻一多破格录取的故事,已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一批自然科学家也相继来青岛从事教学研究,胚胎专家童第周,生物学家张玺,物理学家王淦昌等各具所长,各有建树,为海洋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民政府准予国立山大设置海洋学系的代电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大奉命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往四川万县,在青岛只留下校产保管委员会。抗日战争胜利后,散处各地的校友和教育界知名人士联名通电,要求恢复国立山大建制。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1946年春,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 ?学生野外实习 ?当时的毕业证书复校后的国立山大,系科设置作了较大调整,新增设了农学(含水产)、医学、地学等学科;办学规模再次扩大,设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计有15个系,其中新成立了水产、地质矿产、农艺、园艺、电机工程等5个系;并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创立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山东大学时期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国立山大获得新生。1951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定名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华东大学迁青途中从1952年夏季开始,全国的高等学校进行调整。山东大学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和以后的几次调整,至1956年,学校调出的院系,分布于山东、吉林、湖北、江苏、河南、上海等六个省市,发展成为或充实了十余所高等学校,为促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繁荣做出了贡献。 ?山东大学、华东大学合校庆祝典礼以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四大金刚”,以丁山、郑鹤声、黄云眉、张维华、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赵俪生为代表的有中国史学界“八马同槽”之誉的中国古史研究,使山东大学成为当时海内外瞩目的文史研究重镇。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文科学术杂志《文史哲》,将山东大学的人文学术地位推向巅峰。 ?冯沅君在红楼梦研究研讨会上发言 ?《文史哲》创刊号这个时期,海洋、水产学科得到进一步加强。河北水产学校并入,水产系力量得到加强;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北迁,与山大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海洋系,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物理海洋专业。第一任海洋系主任赫崇本教授。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以留青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部分教研组,(共计353人)为基础,成立山东海洋学院。留青人数共占山东大学总人数的38%。当时学校有海洋水文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水产5个系。山东海洋学院时期1959年3月成立山东海洋学院,学校走上了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的独立发展之路,1960年列入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文件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相继参加了山东省近海水产资源调查和全国海洋普查,都担当了主力军角色。教务长赫崇本教授联合校内外知名专家上书国务院,倡设国家海洋局,促成了国家海洋局的成立。 ?参加南海普查的师生在一起 ?第一次南极考察山东海洋学院部分校友合影在1960年国民经济遇到极大困难的情况下,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仍然给学校批建了我国第一艘2500吨级的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船。 1965年山东海洋学院划给国家海洋局建制,自1979年重归教育部直属。1971年山东省对高校布局和专业进行调整,水产系并入烟台水产学校,1978年初又归建到山东海洋学院,调出、归建,搬走搬回,使水产系部分人员流失、仪器设备受损,遭受重创。80年代初,学校在各项事业恢复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对教学、科研、人事和后勤等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着眼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在重点保证海洋、水产学科发展的同时,大力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至1988年底,学校的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由1983年的7∶3调整为3∶7,实现了学科、专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成为名副其实的多科性院校,奠定了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学生在上课1981年,学校获准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和博士生的高校,新中国第一位海洋学科、水产学科的博士生均从这里诞生。80年代末,以文圣常、管华诗、冯士筰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专家,在长时间积累的基础上,执著追求,顽强拼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世界发明奖、'七五'科技攻关奖等若干奖项,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巩固了特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 青岛海洋大学时期1988年1月,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由邓小平题写。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后的改革更加深入,发展更加迅速。浮山校区经过近10年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学校形成两处办学的格局。 1994年实现了国家教委与山东省共建体制,获得重点支持,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序列,并高质量、高效率圆满完成一期建设任务,成为“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一个成功典范,国家‘211工程’建设的特色范例”。 1995年,“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调查实习船下水。 2001年2月,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10月1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开始了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历史新征程。 ○毕业生中已有13位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校友赵进平。 ○“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荣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山东省乃至我国海洋、水产领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 ○编纂国内首部大型海洋药物编著——《中华海洋本草》。该书由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主持编纂,历时5年完成。引用历代典籍500余部、现代期刊文献5万余条,合计约1400万字,是国内首部大型海洋药物编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全票通过答辩成为北极大学的准成员(ASSOCIATE MEMBER),成为我国首个加盟北极大学的科教机构。 ○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产学一级重点学科,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连续3次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蝉联桂冠。 ○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9个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 ○据科技部统计,中国海洋大学在全球海洋领域发表SCI论文列世界第14位,近年学校在NATURE 系列刊物发表论文10篇,约占该领域大陆学者发表总数的2/3。 ○组建了中国高校界独一无二的船队。3500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2600吨级“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和在建中的5000吨级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系统化的现场观测能力。 ▲3500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 ▲2600吨级“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 ▲300吨级 “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 ▲5000吨级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在建造中)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极地科考、亚丁湾护航、辽宁舰入列、海水养殖浪潮迭起、蓝色经济蓬勃发展……她的身影都在!92岁的她,一直在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而奋斗着! 在历史长河中她曾经的影子让人神往~ 而现如今,她的颜值已占领了我的心房! 岁月的风,穿透了时光的美丽和疼痛,但没有斑驳她的容颜。她迎风而上,看朝露晨曦,看夕阳落晚,看月华如浣。92岁的她,正青春!@海大人共祝中国海洋大学,92岁生日快乐!编辑整理 / 刘莅